close

成都高新區微觀編年史

濱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時間: 2018-01-02 靜電排油煙機13:12:49

靜電機推薦

如今的天華社區,已成為現代化、國際化成都高新區的名片

最早入駐“5+2”區域的日立電機

格羅方德項目建設初期

今天的格羅方德項目接近封頂

蘆葭鎮烈士村村支書在河流改道工程現場,“想象”未來

濱海高新網訊 剛剛過去的2017年,成都高新區正式托管簡陽12個鄉鎮,高新東區建設正式起步;而在高新西區,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區投資100億美元修建在中國最大和最先進的晶圓制造基地;在高新南區,又一造型獨特的地標性建築拔地而起,ICON·雲端(中國-歐洲中心)在天府五街劃下瞭一道優美的弧線,成為成都未來泛歐亞開放的“新窗口”……在這裡,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帶給成都高新區未來更多想象空間,下個5年、10年、30年,還會有怎樣的驚喜?從今年起,本報將在成都高新南區、西區、東區分別選取3個代表性點位,一年一次,深度觀察和記錄它們的變化,力求通過一部“微觀編年史”,見微知著。在這些點位中,有的已是發展成熟的城市街區,卻需挖掘更多活力與潛力;有的還是一片農田,卻即將借新機場建設東風,等待騰飛;有的則正隨著產業聚集成群快速崛起。今日,本報推出特別報道,邀您走近高新、讀懂高新。

“5+2”區域

曾經,這裡是一望無際的農田麥場,如今,這裡已成為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天環保等高端制造產業的重要聚集地,這裡有一個特殊的名字——“5+2”區域。

北接郫都區,南至溫江區,西鄰德源菁蓉鎮,東靠合作街道。從2012年至今,隨著日立電梯(成都)有限公司、華為成都研究所、格羅方德等20多個重大產業項目的落戶,這個面積僅有7.2平方公裡的區域已經完成瞭從蹣跚起步到自由奔跑的過渡,成為成都西部戰略高地內一塊重要的發展區。

一群企業集聚

變出一個產業制高點

高新西區,是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聚集區,承擔瞭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任,英特爾、京東方、華為、富士康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也都在這裡有重要佈局。在這片熱土之上,有一個特殊的區域起步不久,卻在高速“奔跑”——它的名字,叫作“5+2”區域。

時至今日,包括華為成都研究所、邁克醫療電子有限公司、成都愛樂達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20餘傢高端制造企業,已在“5+2”區域落戶。這樣一個集高端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為一體的主導產業區域,5年前還是一片農田。這樣的蛻變所體現的“高新速度”,頗具代表性。

從起步到奔跑

大批項目上馬建設區域全方位變身

“我還清楚記得奠基儀式那天的情景,7.2平方公裡的區域隻有我們一傢企業,周圍是大片的農田。”回憶當初的“5+2”區域,日立電梯黨支部副書記徐秀傑頗為感慨,“那時這裡沒有公共交通,企業全部員工隻有80人,晚上下班出門一片漆黑。”

由郫都區、溫江區和成都高新區共同打造的“5+2”區域,最早是由郫都區負責管理,後由成都高新區接管。“我們入駐後僅3年時間,寬闊的馬路便開始在周圍修建起來,園區綠化也日趨向好,聽說有軌電車也要修到這裡。”徐秀傑告訴記者,因為基礎設施的迅速完善,工作環境變得更好,企業員工從80人增長到瞭300人,產值也逐年增加。

如今,走在南北大道這條雙向6車道的區域中軸線上,記者看到的是兩側整齊規劃的廠房和整潔幹凈的路面,當初的“5+2”區域是什麼模樣已無從想象。“現在很多項目都處於在建狀態,雖然在施工,但並未影響到整個區域的交通和環境。”西園街道辦一號苑社區工作站站長李龍介紹。目前,備受關註的格羅方德也正處於迅速建設中,預計今年3月底就可以實現設備入場裝機調試——而此時距離項目開工建設還不足一年時間。今年年底,就可能傳來格羅方德順利投產的好消息。

從數量到類型

高科技企業集聚“高新產業帶”成型

去年12月27日,中電綜合能源落戶“5+2”區域,西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陳長貴參加瞭奠基儀式。“中電綜合能源是去年最後一個落戶”5+2’區域的企業,在此之前已經投建的項目就有10餘個。”陳長貴告訴記者,5年時間裡,共有20餘個產業項目落戶“5+2”區域,還有部分企業已開始落戶接洽。

“有一次加班到很晚,走出廠區就看見隔壁的企業還亮著燈,心中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讓我知道我們並不是在孤軍奮戰。”徐秀傑告訴記者,隨著道路、環境、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工作環境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盟友”落戶這裡。同時,借助西園街道打造的“雲黨委”平臺,各企業間還實現瞭資源共享、信息互通,這些政策和服務,正在吸引著更多企業前來“紮堆”。

區域的變化不僅表現在企業數量的增加,還有類型的增多。縱觀“5+2”區域的產業項目分佈圖,記者發現,除瞭剛開始的日立電梯等傳統工業設備制造企業外,已經投入運營和在建的產業項目涵蓋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天環保、綜合能源等多個領域。這張極具高新區主導產業代表性的示意圖,正越來越有力地向外界昭示:一個高端產業聚集帶正迅速崛起。

●人物點擊

環衛工人黃進:我們不搞研發,但企業環境“美容”靠我們

冬日的清晨,城市尚未蘇醒,環衛工人黃進已經開始瞭自己的“美容”工作。時間剛過6點半,黃進輕輕關上傢門,騎車來到位於“5+2”區域濱河路路段的作業點開始進行清掃工作。“這裡聚集著很多高科技企業,都說我們是城市美容師,我就是要做好這個區域的”美容’工作。”黃進笑著說。

作為一個從事環衛工作長達13年的“資深美容師”,黃進已經在這裡工作瞭兩年多。兩年時間裡,這裡一草一木的變化,黃進都看在眼裡。“剛來這裡,除瞭主幹道,小路大部分都是”斷頭路’。”黃進告訴記者,那時候工作比較輕松,隨著項目和企業不斷入駐,基建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任務也增加瞭不少。“路面上的白色垃圾要隨時處理,施工產生的沙土、灰塵也要幫助清掃,時刻保證環境整潔,讓建設順利、企業舒心。”

每天中午休息時間,黃進經常會站在路邊打望周邊的在建工地,“格羅方德真是一天一個樣,我是看著那些高樓大廈慢慢蓋起來。”黃進說,自己負責的路段就在格羅方德旁邊,每過一周,就能瞧出不一樣來。

晚上7點40分,黃進結束瞭一天的“美容”工作。在她看來,雖然每天來回清掃兩遍隻需要4個小時,任務量並不重,但肩上的責任卻在不斷增加。“我們雖然不直接參與科技研發生產,但我們可以為這些企業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5+2’區域用整潔和優美,迎來更多企業。”

天華社區

天華社區是個年輕的新生社區,成立於2016年6月,由原有的益州社區劃分而來,管轄范圍為北起繞城高速、南止華陽大橋,東起府河、西止益州大道(繞城高速至天府四街)和劍南大道中段(天府四街至華陽街道),總面積11平方公裡,集中囊括瞭成都高新區的核心區域。

天華社區分別由14個純住宅、16個住宅型綜合體、6個商業型綜合體、44個寫字樓、2所學校、8個在建工地、6個科技型園區、4個五星級酒店等共計100個項目組成。其中,中國最大的專業軟件園區和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中國-歐洲中心等成都地標建築均在轄區內。

一部社區史,代言一座新城

邁進2018年的時間之門,天華路路面上鋪滿的金黃色銀杏葉,仍在為沿線居民渲染著艷麗的日常景觀;而在與之比肩的天府軟件園,以及與天府大道相連的天府一街至五街,則在一片忙碌的節奏中迎來新年。

這裡是成都高新區最繁忙、最有活力的區域之一,除瞭熟知的一系列地標外,它還有著另一個更街巷、更生活化的名字——天華社區。2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農田,如今已成為成都高新區最具實力、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區域。

巨變10年20萬高新人紮根

“2008年,我第一次從二環內過來時,覺得35分鐘車程真挺遠的。當時來這邊的人很少,周圍的住宅空置率也較高。”在成都天府軟件園工作瞭10年的何喬回憶。10年前,嶄新的世紀城天鵝湖花園小區裡入住的居民還不多,英郡小區還隻建成瞭一期,遠不像現在鋪滿瞭天華路沿線;天府軟件園僅建成投用瞭A區和B區,天府一街到五街還在建設開發初期。成都環球世紀會展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的老員工、黨支部書記李明忠有著類似的記憶。“新會展剛建成時,這裡隻有一趟到雙流的公交車。我們的員工上班,公司還專門開通瞭班車接送。但很快,2010年後,天華社區就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李明忠告訴記者。

2010年9月27日,是天華社區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成都市第一條、也是西部第一條地鐵線——成都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這趟由北至南的骨幹交通線的終點站世紀城,正是天華社區的中心。1號線的開通,讓這個區域漸漸有瞭濃厚的城市氣氛。

但更大的變化發生在2012年後,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在天華社區大面積建成,商業地產落成、經濟快速發展、居民院落匯集,10年間,近20萬人來到這裡,工作、生活、紮根,成為“高新人”。

築夢10年地標群崛起城南

在天鵝湖公寓物業老員工秦雪蓮的記憶裡,2008年,在天鵝湖隔壁建成的成達大廈曾讓人過目難忘。這個成都第一座外立面不規則建築的奇特外形,加上夜晚燈光射出時顯現的水晶質感,在彼時格外耀眼。

那時可能誰也不會想到,這隻是這一區域的地標性建築群密集出現的序曲:超甲級樓宇通威國際中心、億元樓宇長虹科技大廈A座、OCG國際中心……從2008年的成達大廈再到今天的雲端,這一區域的地標史,幾乎可以看作是一部成都高新區的發展史。一座座地標拔地而起,以一種接力的形式,見證瞭天華社區由一個鄉鎮逐漸蛻變為高端人才、企業、高科技產業聚集的現代都市街區和“國際范兒”的高新區核心區的過程。

區域的快速發展,讓精細化的社區治理應需而生。2016年6月,天華社區正式成立,服務轄區近5萬傢企業,為轄區居民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我們的理想是真正做到轄區資源整合,形成共駐共建的良好氛圍,以高層次、常態化的服務,關心工作、生活在這裡的高新人。”天華社區黨總支書記王銳說。2018年1月30日,成都高新區首個樓宇社區將在天華社區蜀都中心開張……

高新南,核心區,年輕而又“古老”的天華社區正躊躇滿志,努力前行。從它“前世今生”的劇變之中,能聽到成都高新區飛奔的腳步,和新時代的隱隱輕雷。

●人物點擊

天府軟件園“老人”何喬

10年前南來落戶,如今繼續向南

到2018年1月2日的今天,何喬在這裡工作、生活已經整整10年。她還清晰地記得10年前這一天,26歲的她研究生畢業入職後,第一次來到天府軟件園,那時,還未單獨成立運營公司,隨著入駐企業越來越多,2009年天府軟件園有限公司成立,負責軟件園日常運營。這個於2005年建成的中國最大的專業軟件園區至今已吸引瞭包括IBM、華為、阿裡巴巴、騰訊等600餘傢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34傢財富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園區人員超過6萬人。

10年間,已成長為業務發展部高級項目經理的何喬,每一天的生活重復著同樣簡單的日常軌跡:白天,她會和軟件園600餘傢入駐企業對接、提供服務,同時也會不斷接待新來的客人,洽淡項目、簽訂協議、落實新企業的入駐。而在這日復一日的不變中,她所在的區域卻發生瞭巨變。

“在軟件園投用初期,成都市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瞭眾多龍頭企業入駐軟件園,隨之帶動更多中小型企業進入,這是城市發展本身的魅力;而隨著時間推移和天華社區日漸成熟,企業常”慕名’而來,我們在”守好江山’、做好服務的同時,也在跟隨成都高新區一同繼續向南發展,孵化延伸天府軟件園新的地域板塊。”何喬說。

烈士村

烈士村是離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最近的村之一,位於蘆葭鎮,幅員面積2.8平方公裡,以淺丘、低坡地貌為主,全村耕地面積2584畝,所轄12個居民小組,總戶數786戶共2976人。全村收入主要以種植瓢瓜、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和養殖業、外出務工為主。2017年通過鎮村的努力,在水源條件稍好的低窪田發展草莓15畝,實現瞭草莓種植零的突破,今後烈士村將長期發展短平快的種養殖,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一個村的夢,被一座新機場點燃

從成都出發,沿成渝高速行駛1小時左右至簡陽收費站,再轉沿蜿蜒的簡仁路驅車半個小時,就到瞭位於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選址范圍內的蘆葭鎮烈士村。

沿著烈士村村委辦公室往西走,穿過幾條村道,翻過一片泥土堆砌的坡地,為修建新機場而進行河改道施工的工地就出現在眼前。記者現場看到,這裡一派繁忙景象,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發出轟鳴的響聲。下瞭坡地走上村道,烈士村原支書餘友光的傢就在旁邊。自從機場部分跑道在烈士村開始修建,餘友光的習慣就從遛彎變成瞭騎著摩托車圍著施工現場轉悠,觀察建設進度。因為這個緣故,曾經的荒坡、溝口慢慢發生的點滴變化,他都是見證人。

修機場改變一個村

村民們有瞭新念想

“1949年前有個姓張的村民在成都附近當兵,參加剿匪時不幸犧牲被追認為烈士,為瞭緬懷他,村子從力士村改名為烈士村。”75歲的餘友光在烈士村生活瞭一輩子,說起村子的歷史如數傢珍。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定址蘆葭鎮後,烈士村也迎來瞭新的發展機遇。記者驅車前往村委辦公室時,導航上顯示有一段路需要步行,走到路口時,卻看到一條嶄新的村道蜿蜒在田地和村居之間,三輪車、摩托車和轎車在村道上不時穿梭。在餘友光的印象裡,村裡一直多是土路、茅草房,自從新機場建設啟動,情況就開始變瞭。“機場和地鐵開始修建以後,為瞭不影響村民出行,就專門修瞭水泥路。”老人告訴記者。

交通帶來的改變讓村民們逐漸品出瞭甜頭,因此新機場的建設進度,開始成為所有人都關心的大事。在和記者聊天的過程中,幾乎每個村民都對機場投入運營後的生活充滿期盼,希望到那時候“在農村也能過上城裡人的日子”。

在距離烈士村10來公裡的機場安置房現場,一棟棟高樓正拔地而起,村裡因機場建設而即將搬遷的幾百戶村民將在此入住。其中一位村民楊鳳雲對記者說:“等搬瞭新房子,就把在外面打工的娃娃喊回來,到時候機場修好瞭工作機會多,一傢人齊齊整整過新生活。”

航空便利激活產業夢

想用村裡的農產品出國創收

走在烈士村,和高新東區其它農村感受不太一樣。這裡沒有大片的產業,甚至連大棚種植也很少見,村民們大多隻是在自傢院裡種些草莓、瓢瓜、玉米等農作物,自給自足式的經營,讓收入十分有限。記者瞭解到,烈士村村委想發展產業,增加村民收入,卻一直苦於沒有啟動資金,“怎樣把產業搞起來”一直是烈士村最大的難題。新機場的動工帶來的改變和前景,讓村民們看到瞭產業發展的希望。這幾個月,村支書程正輝一直帶著黨員幹部在其它村“取經”,為發展集體經濟做準備。如今,村上已經和不少村民簽訂瞭土地流轉合同,也聯系瞭好幾傢農業科技企業,著手建立村裡的產業基地。

“機場讓烈士村擁有瞭區域優勢,我們有個想法:以後就發展綠色蔬菜、生態草莓這樣的高端農產品,希望依托航空便利能把它們賣到世界各地,增加村民收入,讓大傢越過越好。”程正輝說。他騎著摩托車,帶記者去看一公裡外的工地。在那裡,機場跑道正在修建,寬廣的黃土地上,嶄新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慢慢從圖紙變成現實。

●人物點擊

返鄉村民餘承凱

將來機場修好瞭,我就開一個農傢樂

早上7點鐘,天還黑著,烈士村的村民餘承凱就走出傢門,騎上摩托車,朝離傢不遠處的地鐵18號線第七標段施工現場駛去。幾個月前,得知成都新機場建設在傢鄉快速推進,原本在外地打工的他決定回來,趁這個機會就近找個工作。

從傢裡到施工現場的這條水泥路,是地鐵建設時修的便道,7點10分點完名後,餘承凱被安排清掃這段路。活兒剛幹完,他又接到通知,去附近項目部疏通下水道。“每天工作不一樣,哪裡需要人手就去哪兒。收入還不錯,最主要是離傢近,每天可以回傢吃飯。”上午忙完,餘承凱騎著摩托車往傢趕去。

吃完飯才12點半,離上班還有一個小時的閑暇,餘承凱拿起鋤頭修整瞭一下傢裡的菜地,又逗著不到兩歲的孩子玩瞭一陣兒。下午,他在工地上調和泥漿、給配電箱底座砌磚,一天時間在忙碌中很快就過去瞭。

過兩年,新機場就將投入使用,屆時可能不再需要工人,餘承凱對此卻並不擔心。“那時這邊就繁華起來瞭。我傢離機場和地鐵站近,到時候就開一個農傢樂、做點小生意,日子肯定會越來越紅火。”他指著傢裡的菜地和魚塘說。



來源:成都高新區網站 責任編輯:小兮

油煙靜電機
E8E8E4CD3B5ED8C3
arrow
arrow

    nhf735hp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